安徽新华电脑专修学院

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中高考冲刺6大误区,家长和孩子必看!

日期:2018-06-05编辑:品牌运营中心

盛夏来临,距离高考还有2天,中考也已经近在眼前,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是万万不可掉链子的,如果你或者身边有将要参加中高考的孩子,赶快转给马上就要上“战场”的她/他,帮助孩子们远离这六大误区吧。

 
误区1:死命备考
 
“日夜不休,终日学习”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句无论在影视作品还是现实生活中,都备受推崇的励志语录,也被不少中高考学子记在了心里,也不折不扣地执行着。
 
学生们的状态通常如下:一是熬夜过度,学习时间过分延长。每天早早起床,夜深才睡,还想尽办法少睡,甚至妄想不睡。二是整天不休息,挤出一切时间进行学习。只要眼睛睁着,就是学呀学,哪怕下课了,吃饭、走路都不忘记学习,生活除了学习,再无其他。
 
其实这种日夜不休,终日学习的方法,实际上违反了学习规律,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可谓欲速则不达。
 
建议:管理时间 · 劳逸结合 · 提高效率
 
学会劳逸结合,适当的放松大脑,活跃思维;加强时间管理,在一定的时间内找到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方法,找到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的最佳结合点。 
 
误区2:疯狂刷题
 
“只会做题,不会改错,不会反思”
复习备考,不做题肯定不行,但是,只做题绝对不行。现在很多学生陷入疯狂刷题的误区而不能自拔,互相攀比谁做的题多,过分重视做题数量的同时,又过分轻视做题质量。
 
通常表现为:一是只做题,不改错,有时间就做题,所以没有时间改正错题。二是只做题,不复习,有时间就做题,所以没时间复习基础知识,甚至是错题涉及的考点也无暇查漏补缺。三是只做题,不反思,不能变式变形,融会贯通。其结果,无论做过多少题,不会的依然不会,不对的依然不对。
 
做题只是发现你会不会、对不对的检查过程,而改错才是由不会到会,不对到对的提高过程,因此,做题是前提,改题是关键,提高才是目的。
 
建议:做题与改题最佳结合
 
刷题不必大战,不必攀比,不必搞题海战术,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做题与改题的最佳结合点,能改多少,就做多少,但要注重改的质量,做到查漏补缺,系统复习,举一反三,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备考最高境界。
 
误区3:长板短板
 
“一味扬长和一味补短都是盲目的”
多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与劣势学科,即长板和短板,但很多人不能正确处理二者关系。
 
突出表现为:一是劫长济短。机械地生搬硬套木桶理论,(木桶理论是指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称为短板效应。)把时间和精力都集中于补短,结果得不偿失。二是扬长避短,一味任性地把时间和精力都集中于扬长,结果长者很难再长,短者却越来越短。“踩刹车当油门”了吧!因为,高考录取是总分为王,因此不宜用“木桶理论”,而要用“线段理论”,即板块之和拼接而成的线段越长越好。
 
建议:扬长补短
 
优势学科要继续保持和加强,短板学科要从最基本做起,根本原理和答题思路要掌握牢固,保证会做的都做对。
 
误区4:亚历山大
 
“预设过高,过分敏感;重结果,轻对策”
许多学生的高考目标定位过高,超出自己现有水平和能力范围;这种“非此不可”的过高目标定位,有的来自学生本人,有的来自家长,有的来自老师,或两、三方的过高期望叠加,造成高考冲刺阶段因不断遭受挫败的打击而压力过大,过分焦虑,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学习。
 
一般表现为:
过分纠结于成绩,对于分数和错题过于敏感,对待考试,重后果联想,轻成因分析与对策。
 
例如,一有题不会做,特别是在考场,就浮想联翩:这道题不会,就少了几分,XX大学就无望了。我可怎么办啊?
 
建议:设法减压
 
高考冲刺阶段不要再施压,而应设法减压,不要强化分数和大学,而应关注错题的价值,即如何改错,怎样才能不错,从哪再提高几分等,总之要把兴奋点从后果联想转移到成因对策上来。
 
误区5:特立独行
 
学生症状突出表现为:
我行我素,另起炉灶,不再相信老师甚至学校;
你复习必修1,他看必修2 ;
你上语文课,他做数学题;
学校组织的大型模拟考试,他也会提出异议不想参加,理由是打乱了他自己的复习计划;更有甚者要求离校回家自学等等。
 
建议:沟通交流,引导孩子自我评估
 
在冲刺高考的关键阶段,要自信但不要自负,客观认识和评估自己,正确处理与老师、与学校的关系。
 
误区6:心理高原期
 
“焦虑烦躁,失眠厌学,不懂调节和克服”
心理高原期是指人的大脑和体能到了接近极限的时候,有近乎窒息的感觉,主要表现为焦虑、烦躁、失眠、记忆力下降、厌学、学习效率低等。在中高考的备考过程中,几乎所有考生都会在某个阶段出现类似的状况。
 
学生们往往反映:
思维反应比以前迟缓,感觉脑子记不住东西,答题似是而非。
尽管自己还是像以前一样努力,但是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倒退。
易发脾气,过分担忧,食欲不振等。
 
高原期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调节和克服的。但是一个高三学生长期处于“类高原期”症状,一定是另有原因,所以不能泛用高原期一言以蔽之,而忽视了真正的原因,不能对症下药,使症状长时间不能缓解。
 
建议:区分对待,分析问题背后成因
 
要认真鉴别“真高原期”和“类高原期”,区别对待。“类高原期”很可能陷入冲刺高考误区造成的后遗症,所以不要泛用解决高原期办法,要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高考是对平时学习成果的一种检验,同学们尽可放平心态,享受过程,你会发现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那些为了一个目标一心一意努力奋斗的日子,而结果,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最后,最所有学子凯旋归来,金榜题名!




在线预约 享校企合作助学金

今日已有225人预约到校

  • 安徽新华尊重并保护您的隐私

地址:合肥市新站区高教基地文忠路与学林路交叉口东南角

电话:0551-65311888

备案号:皖ICP备15002546号-7

主办单位:中国东方教育集团

皖公网安备 34019002600192号